本文目录
基辅围歼战中苏军有哪些人成功的突围了
原西南方面军统率机关突围出来就是一个原副参谋长兼作战部长巴格拉米扬,他在基辅撤守前不久才由上校直接晋升少将的。
基尔波诺斯派巴格拉米扬率领1000多人突围,实际上是想牺牲掉他们来吸引德军,自己再率领司令部主体选择别的方向突围。结果巴格拉米扬运气太好了,居然他选择的方向只有德军坦克部队遮断,没有伴随机械化部队,也没有后续步兵,间隙极大,就让这1000多人端着步枪就糊里糊涂地冲出去了。巴格拉米扬还派人返回去通知图皮科夫赶紧跟上,哪知人家大队人马在他领人一出发就朝另一个方向转移了,后来找到司令部,发现他们正在一个树林边上小村庄里修正,基尔波诺斯正在刮胡子呢。等他们啰嗦完了,向另一个方向突围时,和德军装甲兵和摩步师遭遇,让人家连锅端了。
下属的第5、第21、第37、第26,第40、第38集团军的指挥员也都没出来。部队跑出来超不多有12万人,除了第40,第38集团军残部是有组织地以团为基本单位突围外,其他都是溃散。
叶廖缅科是中央方面军的,是在基辅战役之后的布良斯克战役中被围乘飞机突围的。
二战中投降德国的苏联元帅是谁
楼下的搞笑 根本就没有这个元帅, 瞎编也得靠谱阿
没有苏联元帅投降的
苏联元帅是苏联军人的最高军衔(苏联大元帅是授给最高统帅的,不是给真正的军人的),是每一个军人所梦寐以求的荣誉。对于军人来说,最有机会获得荣誉和晋升的地方自然莫过于战场,而也只有在战场上取得的荣誉和地位才是最光荣的。卫国战争是苏联历史上,也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在这次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统帅和英雄,其中也包括许多新的苏联元帅。苏联历史上的40个苏联元帅中(不含斯大林和3位苏联海军元帅,各兵种主帅元帅(相当于大将)),除3位死于战前的元帅之外,其他37位全都参加过卫国战争。其中在卫国战争中成为元帅的有8人:朱可夫(1943.1.18),华西列夫斯基(1943.2.16),科涅夫(1944.2.10),戈沃罗夫(1944.6.18),罗科索夫斯基(1944.6.29),马利诺夫斯基(1944.9.10),托尔布欣(1944.9.12),梅列茨科夫(1944.10.26)。除了这8位战时元帅之外,另有9人在战后10年之内晋升为元帅,其中除贝利亚和布尔加宁两位政治元帅外,其他7位都是因为战时的卓越功绩而当上元帅的,他们是:索科洛夫斯基(1946),崔可夫(1955),格列奇科(1955),叶廖缅科(1955),比留佐夫(1955),巴格拉米扬(1955)和莫斯卡连科(1955)。特别是这里面有3位是战时已经成为大将的,即索科洛夫斯基、叶廖缅科和巴格拉米扬,可以认为他们在战争结束时已经走到了元帅的门槛前,是准战时元帅。
面对二战苏军的进攻,德军为何只能发动“添油”式反击
1944年 6月 22日,在波罗的海第1 方面军、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2 方面军的战线上,巴格拉季昂战役中白俄罗斯进攻战的武装侦察阶段的战斗打响了。波罗的海第一方面军在战斗打响后的第1 日至第2 日夜间的战斗,进行得非常顺利,甚至让方面军司令员巴格拉米扬大将决定取消原定于第2 天(6月23日)的进攻行动,转而将部队用于发展这次武装侦察行动的胜利。此后巴格拉米扬的突击力量(大约15个营)已经突入德军防线5 公里。2月 23日,巴格拉米扬的步兵师派出了各自的先遣分队,这些先遣分队肩负的任务是尽可能地向德维纳河进攻。有部分先遣分队已于23日日终前进抵德维纳河。此时苏军的突破口已经扩大至50公里宽,16公里深。虽然巴格拉米扬已经发出命令让坦1 军投入战斗,但是因为糟糕的道路状况,23日当天坦1军未能参加战斗。
苏联名将巴格拉季昂
白俄罗斯第2、第3 方面军于1944年 6月 23日也发动了进攻。在白俄罗斯第3 方面军方向上,第39集团军和第5 集团军23日当天的进攻行动进行的十分顺利。这两支部队在德军防线上撕开了一条50公里宽,10-12公里深的口子。尤其是在39集方向上,各突击师在坦克旅的支援下,不仅突破了德军的防御,而且已经开始了向德维纳河方向和右邻43集团军方向的进攻。在5 集的方向上,战场形势也十分有利于奥斯利科夫斯基骑兵机械化集群在第2 天投入战斗。
不过,苏军并非所有参战部队都一帆风顺,在奥尔莎方向上苏军的进攻部队就遇到了很大的阻力。虽然近卫第11集团军在数量上拥有显著优势,但在预定方向上的突击进行的很不顺利,仅仅突入敌人阵地几公里。不过近11集右翼的几个军都打得很漂亮,于是近11集司令员高里斯基将军决定变更预定部署:集团军快速兵团——近卫坦克第2 军转向集团军右翼的突破口发动纵深突击。与近坦2 军一起调往集团军右翼的还有原来也部署在预定突破方向上的4 个步兵师。德中央集团军群面对苏军开始的攻势做出的反应是,增派2 个师——第95和第14步兵师——去阻止苏军在维捷布斯克和奥尔莎方向上的突破。可是这2 个师不是成建制地一次性投入战斗,而是采取“添油战术”,一点一点地投入战斗。
巴格拉季昂行动期间的战事图
6月 25日,在维捷布斯克,苏军完成了整个战役计划中的第一次合围。这个包围圈完成的纵深大约在50公里左右。被苏军包围的德军共有5 个师,此时德军第3 装甲集团军原有的11个师只剩下了2 个,3个军的建制也只余下了1 个军。为了消灭包围圈中的敌人,苏军39集和43集这两个集团军一共花去了将近3 个昼夜的时间。包围圈内以及附近的德军部队预计为30,000人,这其中有15,000人被俘。德军的第一批增援部队在26日抵达,第5 装甲师增援鲍里索夫市的德军,第12装甲师增援博布鲁伊斯克。两支增援部队经铁路抵达目的地以后,却又被一点一点地分散使用,结果让这两个师的增援根本没有对苏军的猛烈攻势产生影响。
向德军阵地发起反扑的苏军士兵
6月 27日,情况按照苏军的进攻计划发展着,近坦1 军与坦9 军在博布鲁伊斯克西北部胜利会师,包围中的德军共计7 万人,这其中只有8,000-15,000人设法逃出了苏军的包围圈。白俄罗斯第1 方面军的普利耶夫骑机集群,继续向西南的斯卢茨克进攻。这一天,在整个战线的北部,在德国第3 装甲集团军与第4 集团军之间出现了一条巨大的裂缝。白俄罗斯第3 方面军的奥斯利科夫斯基骑机集群与近坦5集一起冲进了这条裂缝。战线南部的近坦2 军,也完成了对防守奥尔莎市德军的包围圈。莫吉廖夫也已经被苏军包围,白俄罗斯第2 方面军在这一天发动了对市区的第一次进攻,不过这次进攻被击退了。
被苏军缴获的两辆四号坦克,隶属国防军第20装甲师
6月 28日前的战场形势发展好得出乎了苏军最高统帅部的预计,于是莫斯科修正了给各方面军的计划。这次修改令“巴格拉季昂战役”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原计划中从南北两个方向,在明斯克以东完成合围作战的计划,被替换成了更宏达的需要在明斯克以西完成的合围作战计划。6月 28日,当天北部的苏军已经前出至别列津纳河。至6 月29日,苏军消灭博布鲁伊斯克包围圈内的德军,此时德国共计阵亡、被俘约20万人。6月17日-31日。白俄罗斯第1 方面军利用左翼的进攻攻克了卢布林和布列斯特,尔后强渡了华沙附近的维斯瓦河。7月 28日-8月 28日波罗的海第1 方面军发动考纳斯战役进入立陶宛境内。虽然苏军于8 月29日结束了白俄罗斯战役,但是整个战役行动中的大纵深作战阶段结束的时间却要早些。苏军强渡维斯瓦河,攻入东普鲁士和波罗的海国家标志着白俄罗斯战役的结束。
一辆满载士兵的SU-76自行火炮正行进在明斯克的一处废墟之中
巴格拉季昂战役结束之后,苏军解放了白俄罗斯,把战场推进到了侵略者的老巢--德国的东普鲁士,还解放了“维斯瓦河-华沙”一线以东的波兰领土。这场战役的胜利也为解放立陶宛全境和部分拉脱维亚领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战役中,苏军在维斯瓦河对岸建立了坚固的桥头堡,并成功地强渡了涅曼河和纳雷夫河。白俄罗斯战役中,苏军共歼灭了德国30个师,吸引了共计28个师的德军到自己的方向上;德军3 个集团军被歼灭,北方集团军群的第16集团军也被打残。苏军在战役开始时的进攻正面宽度为700公里,到了战役结束时进攻正面宽度扩大到了1,000公里。前后估计共有97个师外加13个旅的德军卷入了这场战役,而参战苏军部队的总兵力为:2,500,000人,45,000门火炮和迫击炮,6,0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以及约7,000架作战飞机。
一个白俄罗斯小镇的居民们夹道欢迎解放者的油画
苏军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地域内完成了这场战役,这次战役也是苏军在伟大卫国战争所有进攻性战役中最成功的一个。
本文为筑垒地域原创作品,主编原廓,原著鸢尾花。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战苏联元帅有几位,是谁
‖野渡空间‖
‖战 争 回 顾‖ · ‖至 留 言 板‖
‖野渡空间‖
‖苏 联 元 帅 的 十 大 趣 闻‖
苏联卫国战争中的元帅们,不仅运筹帷幄、用兵如神,而且个性鲜明,幽默风趣;他们对敌人毫不留情,但对心爱的女人却是柔肠百结。如今,尽管英雄老去,美人迟暮,但一些经典片断却流传下来。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重温这些传奇将帅的逸闻趣事,依然为他们的风采所倾倒。
片断一:谁是“络腮胡”
在苏联卫国战争最激烈、最严峻的期间,朱可夫元帅因为无法说服斯大林,两人各将语调升了八度,争执起来。朱可夫怒气冲冲地走出斯大林的办公室,在会客厅里嘟囔起来:“真他妈的络腮胡!”不料被旁边一位好事的将军听见,偷偷告诉了斯大林。斯大林马上下令召见朱可夫。“你说‘真他妈的络腮胡!’到底指的是谁?”斯大林一双锐目直瞪朱可夫。
朱可夫何其聪明,他马上回答:“我骂的当然是希特勒了,斯大林同志!”
斯大林沉默片刻,抽起了烟斗:“没错,朱可夫同志,我也会这样骂他的。”
随后,他扭头问告密的将军:“那你认为络腮胡指的是谁?”
片断二:可怕的朱可夫
1941年秋,德军兵临城下,“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上将率领的德国坦克部队势不可挡。朱可夫是西部方面军司令员,他素来治军严格,对下属求全责备。他麾下的一名少将德米特里•列柳申科(后来的苏军大将,两度获得苏联英雄称号)虽然骁勇善战,但却非常畏惧他,总是千方百计避免与他见面。
每当朱可夫前往列柳申科的部队视察,列柳申科都让副手顶上,自己宁可上前线指挥与古德里安部队的战斗。朱可夫起初并未在意,后来才弄明白。一次,他来到军中,不无揶揄地问列柳申科的副手:“那个狡猾的胆小鬼又躲到哪里去了?”
副手回答道:“他率部突袭敌人后方去了。”朱可夫一惊,随后无可奈何地皱起眉头:“难道我比古德里安更可怕?”
片断三:麻雀、雄鹰和山羊
巴格拉米扬元帅机敏睿智、平易近人,喜欢跟下属开玩笑。一天,他来到新建的训练场视察,一群新战士正在锻炼身体。他问一名小战士:“你姓什么?”
小战士非常紧张,半天才回答道:“报告元帅,我姓沃罗比约夫(词意为麻雀)。”
巴格拉米扬笑道:“你现在是麻雀,一年之后便会长成翱翔天空的巨隼!”
随后,元帅问第二位战士姓什么,战士回答说:“奥尔洛夫(词意为雄鹰)。”
巴格拉米扬很高兴:“好啊,上帝把你这只雄鹰派给我们了。”
轮到第三名士兵了,他非常不好意思:“我姓科兹洛夫(词意为山羊,俄语中用来形容固执之人)。”巴格拉米扬周围的人都在窃笑,山羊可比不得麻雀或是雄鹰,他们等着元帅化解科兹洛夫的尴尬。
巴格拉米扬微微一笑,问道:“你喜欢唱歌吗?”
科兹洛夫眼睛一亮:“当然,我是连里的歌手。”“好好努力吧,争取成为科兹洛夫斯基一样的歌星!”巴格拉米扬拍拍他的肩膀鼓励道。同样也姓“山羊”的歌手科兹洛夫斯基是当时著名的歌剧天王。大家鼓起掌来,为元帅的幽默喝彩。
片段四:被斯大林羡慕
元帅与他们的妻子———这一直是个特别的话题。1942年,在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会战中屡建功勋的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正在疗伤,他偶然结识了当时著名的电影演员瓦连京娜•谢罗娃。谢罗娃貌美如花,追求者不计其数。著名诗人西蒙诺夫那首脍炙人口的诗歌《等我归来》便是献给她的。罗科索夫斯基与谢罗娃相识后,有关这对英雄美人相互倾慕的消息便流传开来。
贝利亚向斯大林告密说,谢罗娃去前线探望罗科索夫斯基,并一直在司令部内留宿。
斯大林羡慕不已:“谢罗娃?是那个美丽的女演员吗?她真是美若天仙。”
贝利亚插话:“但元帅的声誉会因此一落千丈,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该怎么办?怎么办?”斯大林喃喃自语,“我们该羡慕,贝利亚同志,我们该羡慕才是!”
他突然回过神来:“罗科索夫斯基的妻子哪里去了?”
“我会查清的,她大概撤退到后方了。”
“赶紧找到她,用飞机送她去罗科索夫斯基的司令部。让她跟谢罗娃去争吧,看谁去谁留。”斯大林脸上浮现出恶作剧般的微笑。
片断五:科涅夫的“勤务兵”
与朱可夫一起指挥攻克柏林战役的科涅夫元帅,他的第二任夫人安东宁娜曾是卫生员。他们的女儿纳塔利娅回忆起父母相爱的传奇,称他们是战地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科涅夫伉俪相差25岁。他们1942年相识时,科涅夫的第一段婚姻已经结束,心灵受到重创。是安东宁娜一直陪伴左右,随他南征北战。他们经常如同好友般长谈到深夜。作为医生,安东宁娜努力帮助科涅夫战胜胃溃疡,为他烹饪饮食,科涅夫亲切地称她为自己的“勤务兵”。
科涅夫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胜券在握,但在感情上却极不自信。在前线向安东宁娜求婚成功后,科涅夫非常激动。他将心爱的女子揽入怀中,动情地说:“搂着你,我如同拥抱着全世界!”与安东宁娜去布拉格度假时,科涅夫非常高兴,他一边开车,一边高歌,虽然走调得厉害,却令安东宁娜非常感动。
片段六:脱掉靴子的元帅
许多将军认为讨好演员是天经地义的事。一次,演出团到格列奇科元帅的部队演出。午饭后,他缠上喜欢的一位女歌唱演员。别人告诉他,女演员的丈夫就在团里,但他一点儿都不觉得难堪。格列奇科挽着心仪的女演员胳膊,慢慢地向湖边走去,司令部就驻扎在那边。在沙滩上女演员脱下鞋,走到水边嬉水。格列奇科也意外地脱下靴子。大家吃惊地交换了一下目光,而将军扫了女演员的丈夫一眼,生气地说:“她要是淹着了怎么办?” 发生这件事的时候,格列奇科已经身为苏联国防部长了。
格列奇科还很爱一脸严肃地开“元帅式”的玩笑。一次,在大战役的间歇,将军们正在进餐,有人想活跃气氛,就念了《星火》周刊中的一则消息,说一位妇女在吃饭时不小心吞咽下一把叉子。怎么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就餐的将军们争执不下。格列奇科看了一眼自己 的叉子,摇摇头说:“如果苏军战士吞咽下叉子,我就会签署一道命令,禁止使用叉子,全军,包括将军在内,一律都改用中国筷子。” 将军们不知道该不该哈哈大笑,于是大家有礼貌地微笑了一下。
片断七:找名作家“捉刀”
参与指挥了斯大林格勒会战的叶廖缅科元帅,写了本有关对苏共20大印象的书,但几乎都是合著者写的。许多想在伟大卫国战争史册中留下自己墨迹的将军都是这样做的。
他们的合著人通常是重量级作家。例如,替科涅夫元帅写《一位方面军司令员的笔记》的,就是《真正的人》的作者波列沃依。巴格拉米扬元帅的两卷本回忆录的作者是两位上校。格列奇科的著作也有两位上校军衔的合著者。当回忆录出版后,他把两位上校叫到国防部长办公室说:“我欠你们什么吗?”
“苏联元帅同志,您不欠我们什么,什么都不欠。”
于是,格列奇科有礼貌地与他们告别,与每个人握了握手。这样做已经很给面子了。
叶廖缅科元帅则送给自己的合著者一台冰箱。
片断八:体重160公斤的司令员
叶廖缅科元帅的作战日记中有这样几段记录。“1943年5月23日,我在第43集团军中看见了什么?集团军司令戈卢别夫少将不去关心部队,而只关心改善自己的生活。他养了一头牛,为了喝新鲜的牛奶和得到黄油;养了3-5头羊,为了能有羊肉串吃;养了两头猪,好能吃到香肠和火腿;还养了几只鸡。而所有这一切就发生在眼前,大家都知道。当我们在军事学院学习研究日俄战争时,曾嘲笑俄国将军萨哈罗夫用暖车运来一头牛。而我们的戈卢别夫少将更过分。这样的将军能带出好士兵吗?绝不可能。他想到的不是祖国,不是部下,而是自己的肚子,他的体重已达160公斤。”“在检查39集团军时发现司令员济金挥霍无度,光伏特加酒就领走310升,还领走了大量的食品,有香肠、黄油、奶酪、糖,从不记账。所有这一切发生在我国食品短缺和军队供应不足的情况下。”
片断九:布琼尼这样开飞机
曾在苏联国内战争中叱咤风云的布琼尼元帅,有关他的笑话很多,他本人也爱开玩笑。布琼尼元帅一次到航天城去开会,一位飞行员挖苦这位“第一红骑兵”,问道:“30年代有个口号是‘从骑马到开飞机’。元帅同志,你想过改开飞机吗?”
布琼尼忽地站起来:“怎么没试过?试过!……但没开成,马鞍倒是安在飞机机身上了,但是笼头怎么都套不住发动机。”全场哄堂大笑。
雅库鲍夫斯基是华沙条约国联合武装力量的总司令、苏联国防部副部长。他在保加利亚向当地部队讲述苏联军队。当记者问他:“什么是苏联海军陆战队?”
雅库鲍夫斯基翘起大拇指说:“那是些棒小伙子,精通肉搏战的技巧,一个海军陆战队员能够对付三个敌人。”
“什么是苏联空降兵?”
“没有比他们更棒的人了,可以熟练地使用各种武器装备,既会用自己的武器,也会使用北约的武器。”
记者又向他提了一个挑衅性问题:“什么是基建工程兵?”
雅库鲍夫斯基想了一两分钟,笑着说:“苏军有这样一批军人,他们连武器都不用就能够完成任务。”这则消息被多家媒体报道,在评论家的笔下,这则消息就变成了:据说,苏联出现一支超级特种部队。消息又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的报刊相继转载。这件事汇报给了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科,他针对这起“谣言”批评了副部长,然后平静地说,“就别让我们的华沙条约朋友们失望了吧。”
片断十:“龙”的加油机
空军元帅萨维茨基在当师长和军长时履建战功,他在空战中击落过22架德国飞机,1944年至1945年中获得过多枚英雄勋章。在空中他的代号是“龙”。他常常装满油箱起飞,在飞离机场很远的时候,对地面指挥站发来信号:“我是龙,迷失方向,红灯亮了。请求帮助。”
地面指挥站对这种检查性的命令很生气,生气归生气,地面指挥站人员还是要忙乎一阵,而萨维茨基总是用这种办法来训练部队。一次当指挥站又传来熟悉的声音:“我是龙,迷失方向,只剩下一点儿燃料……”
一位地面指挥人员按下按钮,愤怒地对话筒喊道:“龙,别着急,加油机已经起飞!”
萨维茨基返航后,问地面人员:“谁派加油机了?”一片沉默。
萨维茨基缓缓地说:“我不想惩罚谁,想鼓励这种机智和幽默。同志们,这可不是最后一次检查。”
‖野渡空间‖
‖战 争 回 顾‖ · ‖至 留 言 板‖
‖野渡空间‖